电话:17606030745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资料文库

国防教育论文十篇

时间:2023-06-01

国防教育论文篇1

国防教育是全民性的巨大社会工程,是一项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多层次的社会性教育。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参与和接受国防教育是全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拒绝参与和接受国防教育。

第一,加强国防教育,是增强公民忧患意识,维护国家安全的客观需要。伊拉克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国际形势错综复杂。面对新的国际环境,必须通过大力加强国防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切实克服“和平麻痹”思想,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安全环境所面临的威胁,从而增强国防观念,自觉做到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大力加强国防建设,抓紧做好各项军事斗争准备。

第二,加强国防教育,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客观要求。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同时,是实施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坚强阵地。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历史浪潮的激荡中形成了强大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国防教育,不断地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把国民的爱国热情充分激发起来,凝聚到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作贡献上来,万众一心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第三,加强国防教育,培养公民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精神是一项长期性任务。国防教育任务决非一朝~夕所能完成的,必须持久地开展,常抓不懈。因此,国防教育不仅要在组织形式和法规制度上予以保障,更要在教育内容上下功夫,特别应在国防教育赖以进行的国防理论上逐步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一套教材,使国防理论能真正发挥作用。

国防教育事关国家的安危。在进行国防教育时,必须把着眼点始终放在教育的实效上,坚决防止弄虚作假、形式主义、走过场等不良倾向。要从国情出发,着眼于国防教育的特点和发展,着跟于未来反侵略战争的需要,着眼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有针对性地施教;要注意提高教员队伍的素质,运用现代化教育工具,搞好各种教学保障。

2开展国防教育要坚持“三个结合”

一要把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从教育形式看,经常教育和集中教育是国防教育的两种基本形式。经常教育就是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媒的国防教育节目、栏目,以及结合思想工作、业务工作等所进行的国防教育,使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受到熏陶,通过潜移默化、点滴积累,增强人们的国防观点。集中教育通常是结合重大的国家和国防纪念活动、部队和民兵训练、征兵、学生军训、举办国防教育学习班以及战争动员等所进行的系统的国防理论和国防知识教育。集中教育的效果往往比较明显。经常教育和集中教育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深化和提高。

二要把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从教育对象看,国防教育可以分为普及教育和重点教育两种类型。普及教育是对全体公民进行的普遍教育,主要是进行国防建设和战争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育、国防法教育、“三防”知识教育等。重点教育是对重点团体、重点单位和重点地区的教育对象进行较系统的国防建设和战争的专门理论知识及技能教育。普及教育和重点教育是个有机整体。普及教育是基础教育、共性教育、长期教育,是全体公民必须接受的教育。没有普及教育,国防教育就没有坚实的基础,国防观念、国防意识就不可能深入到每个公民的心中。重点教育是在普及教育的基础上的提高教育,不抓好重点教育,那些担负特殊任务的团体和人员,那些作为国家和社会后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就不可能得到应有的提高,就不能胜任自己所负担的建没国防、保卫祖国的任务。

三要把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就教育内容和方法看,国防教育包括理论教育和行为教育两个方面。理论教育包括国防建设理论、国防知识等教育;行为教育包括参加和支持国防建设教育、参军参战和支前教育、爱护和保护围防设施教育以及军事训练,实际操作、战备演习等教育。理沦教育和行为教育的作用虽然各不相同但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只能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受教育者提高国防综合素质和能力,保持国防教育的正确方向,有效地增强教育效果。

3开展国防教育的现实途径

国防教育要提高质量和取得最优教育效果,必须有一套优良的教育方法。目前我国的国防教育对象,涵盖了全国党政军民学等各个领域的成员。其中,武装力量是国防教育的主体对象,各级干部是围防教育的关键对象,学生是国防教育的基础对象。国防教育内容则包括理论、精神、知识、技能等方面。国防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和内容的丰富性,要求国防教育的方法必须灵活多样,这是国防教育过程优化的关键。

一是学校课堂教育。可在各级党校、军队院校、地方大专院校和高级中等学校开没国防教育课,对国防教育的一些基本理论进行深入细致地讲解,使这些受洲者成为国防教育的骨干力量。

二是举办专题讲座。社会各部门、各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定期举办一些国防教育讲座活动,邀请有关专家介绍世界军事形势和有关热点问题,国防高科技、高技术战争知识,或邀请老将军和军队离休干部作有关国防的传统教育等。

三是组织各种参观。学校和社会各部门、各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定期组织参观具有国防教育功能的场所,如: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部队在进行重大的军事行动(如军事演习、外出驻训、阅兵仪式等)时,可以邀请群众观摩;部队还需经常地有意识地与地方联合搞一些展示我军形象的军事活动。

四是增强大众传媒的宣传。鼓励创作有关国防教育的影视作品,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的作用;对全社会大力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军民共建活动,慰问军、烈属和荣誉军人,开展关心退伍军人活动,参加保护军事设施和支援国防建设活动,举办军民联谊活动,宣传并表彰拥政爱民、拥军优属先进个人和单位。

此外,开展国防教育要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学校课堂教育、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各种参观等各种方法。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不断改革创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使国防教育广泛、深人、持久地开展下去。

论文关键词:国防教育现实途径刍议


国防教育论文篇2

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企业国防教育,寻求新途径、新方法,是国防教育面临的一项新课题。以企业文化为切入点,在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树立企业形象,锤炼企业精神之中贯穿国防教育工作,是一条加强和改进国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思维、心理和行为方式,是企业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反映了企业的精神面貌,而且有利于振奋斗志,提高劳动生产力和群众素质,具有导向、凝聚、协调、规范、鼓励功能,对发展企业,造福职工有重大作用。企业文化建设包括企业在技术因素之外所独具有的价值体系、行为方式、文化积累、文化传统,包括企业价值观念、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行为规范和思想方法等。 它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和改进企业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要措施。企业文化与国防教育工作在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保证企业发展目标实现上起着相辅相杨的作用,但二者性质有所区别。企业国防教育工作是以企业内部员工为对象,以培养爱国主义和国防意识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方式;企业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与企业经营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包含着极丰富的文化内容,不仅对内有粘合作用,对外也具备一种争取公众对企业认同的社会功能。企业文化与国防教育工作的关系是,企业文化可以更大的领域里为国防教育工作提供观念、价值、精神表现的形式与载体;国防教育工作借助企业文化方式,可以不断丰富内容、深化工作效果。企业文化通过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手段的综合运用,把国防教育工作开展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防职能、意识的教育内容转化为企业的价值观,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发挥职工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为企业和国家多作贡献。

企业文化与国防教育工作存在不同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互相取代。首先是性质不同。国防教育是对全体公民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观念、国防知识和国防技能的教育学科。企业文化它是通过培育企业职工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职工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追求企业整体优势,具有明显的管理性、经济性,本质上是经济管理问题。其次是内涵不同。国防教育工作既是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规律的理性概念,又是进行国防意识培养活动的实践性概念。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全体成员共识共守的行为规范、传统作风和价值观念,主要是理性文化概念。再次是内容不同。国防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对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进行国防理论、国防精神、国防历史、国防体制、国防法制、国防常识、国防动员及国防经济等等教育,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是根据企业内外条件选择经营哲学、确定管理信条、培养企业精神、确立企业目标、建设企业道德、树立企业形象等。因此,国防教育工作的任务是立足于全民的思想政治上高度统一,具有较要的共性特征。企业文化是在宏观的大政方针指导下,主要是依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长期铸就的,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最后是方式不同。国防教育是群众性的思想教育,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对象广泛,教育条件各异。其坚持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的全体职工,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是在社会主义文化大背景下,通过企业领导人的倡导,靠全体职工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体验,逐步养成,一旦企业职工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企业就有了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职工就会自觉自愿地、齐心协力地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奋斗。它的运行特点主要是以潜移默化的形成,通过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


国防教育论文篇3

国防,是国家为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是国家为了捍卫与扩大利益而采取的一切防卫措施的总和。高校国防教育,是在高等学校开展的国防教育,主要是指与国防教育内容有关的军事理论课与军事技能的学习和掌握。高等学校国防军事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激发爱国热情,强化集体主义观念,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培养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打好基础。那么高校进行国防军事教育对大学生有哪些方面的作用呢?

一、高校进行国防军事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国防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证国家利益不受外来侵犯而采取的一切防卫措施的综合。而国防意识则是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思想基础,良好的国防意识既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思想基础,又是推动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强国防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全党全同关心同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而民众国防意识的培养与强化,不能光靠战时去进行,在和平时期就应该加强。一般来说,战争时期人们为了打败对手,抵御外患,防卫观念是很强烈的,但和平时期人们就容易滋长麻痹思想、苟安心理,失去必要的防卫观念,没有了危机意识,那么最终只能落得挨打的悲惨下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人们的经济意识不断增强,而国防意识却出现滞后现象,大学生们普遍认为国防是政府的事情,是军队的事情,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国防不仅仅是军队及政府的事,没有全民国防观念的提高,便不可能有真正强大的国防。其实国防离我们每一个人都很近,尤其是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的大学生,他们是社会中的新生力量,对他们进行国防军事教育,是培养他们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也是进行最基础、最稳固的国防意识教育,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高校国防教育通过系统规范的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对于学生的爱同主义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国防教育的内容是有关国家的安全防卫问题,它与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能够在大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共鸣,通过国防军事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对战争与和平有清醒的认识,对中国国防历史、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有正确的了解,强化了国防意识,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居安思危、爱军习武、保家卫国等国防观念。

二、高校进行国防军事教育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集体主义观念

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军事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国防教育,能使人们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信念,中华民族有着爱国主义的传统美德,只有激发人们对祖国的热爱,才能使他们为祖国积极献身、流血牺牲。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是国防教育的核心内容,无论是军事技能训练,还是军事理论教学,爱国主义教育这条主线始终贯穿其中。大学生经过军事课的学习,极易被国防这种关乎国家兴衰、人民生死的大事所感染,从而激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而集体主义思想是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大公无私的思想,是我们军队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无条件地服从集体利益;在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时,关心他人为重。在高校国防教育就是按照军队的基本标准来要求学生,其目的之一就是要强化大学生的集体观念。现代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就万千宠爱于一身,使许多学生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再加上社会风气的影响,使部分学生养成了自私自利的心理,缺乏应有的爱心。

总之,高校国防教育对于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有助于激励大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使命感、光荣感以及为保卫国家民族利益而自觉斗争的精神,对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高校进行国防军事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据调查,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生活上家庭依赖性强、独立能力差、贪图享受,观念上有功利倾向,人际交往过程中有戒备心态,组织纪律散漫,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军事教育以军人的要求来训练大学生,有利于大学生在艰苦条件下磨练自己,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培养大学生百折不饶的顽强意志品质。通过开展军事化管理的集中军事训练,使学生在“整齐划一”的队列训练和各项竞赛评比中形成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在“一切行动听指挥”中提高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在“紧张”中培养雷厉风行的作风,在“有序”中培养文明礼貌品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由于军事实践是一项团体的活动,军事训练体能消耗大,具有对抗性、竞争性和艰苦性。通过组织各种项目的军事比赛、汇操表演、技术考核,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吃苦耐劳、勇于拼搏勇、敢顽强的精神,同时也是挫折教育的最好课堂。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


国防教育论文篇4

1.1国防教育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现代军事科学内容丰富且涉及面广,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学。富含时代精神的军事高新技术总是研制快,投入使用的速度也快,对于科技新潮流有着导向的作用。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将军事科学知识内容列为21世纪我国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项科学知识。军事斗争自身的“敌对性”、“残酷性”和“复杂性”造就了军事思维“创造性”的显著特征,而此处所指的“创造性”也正是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能力的最根本来源。通过学习军事科学内容,不仅博览军事高新知识,而且拓宽思维空间,进一步提高创造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1.2国防教育增强学生的身心素质

所谓身心素质,是指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个方面,同样也指接受教育所必须的物质条件。健康的体魄不论对人的成长发展还是思想道德提升都有着基础性的价值。当前师生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束缚,在高考的重压下,学生多数埋头苦学而忽视掉了身体锻炼,以致身体素质降低。所以,国防教育自然成为大学生入校后的第一节课,它本质上是一项高强度的体育运动,每天的训练时间长达七至九小时,另外还有十几里的拉练活动、军体拳训练、小园定向比赛等等。这些都以强健学生体魄、增强学生体质为直接目标,给学生日后体育的学习和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强健的身体素质基础。不屈服于生活,做生活的主宰者,这是我们对新一代青年人所提出的期许。很多大学生在步入大学校园之后面临接触社会、独立生活和学习等多方面挑战。军训可以使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得到提升,使其在面临挫折和困难时勇敢面对,并培养坚定的自信心。在军训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到煎熬但同时也能体会到军人的品质——艰苦奋斗、默默奉献等等,这些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使他们的意识得到磨练,进而培养其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克服心理脆弱,增强面对问题知难而进的信心和决心。这对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并融入社会是大有裨益。

2素质教育是指导国防教育的理论前提


国防教育论文篇5

[关键词] 国防教育; 素质教育; 关系研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1. 05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2)11- 0088- 01

有国必须有防,有国防必须有国防教育,国防教育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社会工程;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领域里一个最热门的话题,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不难看出,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都非常重要,做好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意义重大。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是相互联系的。本文研究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

1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学校的国防教育,是一门相对独立的教育学科,有着自己独特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内容,其内容可以概括为国防理论、国防知识、国防历史、国防法规、国防形势与任务和国防技能等方面。国防理论、国防知识、国防历史、国防法规、国防形势与任务属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部分,国防技能属于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部分。以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其内容可以概括为提高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从学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内容可以看出,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部分和整体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1.1相互区别

(1) 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有着严格的界限,不能将国防教育等同于素质教育。首先,就两者涉及的领域而言,国防教育只是国防领域里的教育现象,而素质教育则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一切领域。其次,就两者的教育目的而言,国防教育的目的是:“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国防知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履行国防义务”;素质教育的目的则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

(2) 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地位和功能不同。高校国防教育只是高校所有教育学科中的一门,通过高校有组织、有目的地开设国防教育课程,学生的国防观念得到加强,国防知识得到丰富,爱国主义精神得到激发。从某种意义上说,国防教育是部分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教育。

1.2相互联系

(1) 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不可分割。国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国防教育,素质教育也就变得不完善。国防教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国防观念,提高学生国防意识,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 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相互影响。素质教育是一个过程、素质教育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国防教育;国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国防教育的发展变化也同样会影响到素质教育。对国防教育越重视,人们越能认识到国防教育的独特性,国防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进而更加重视国防教育,使素质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

2多和一的关系

学校的国防教育是一门相对独立完整的教育学科,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模式,一种“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对于任何一种理论来说,理论是一,实践是多,一种理论可以对多种实践有效。素质教育是一种理论,是一;国防教育是实践活动,是多。素质教育对国防教育有效,也对其他多种教育教学实践有效。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的落脚点是为了人,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国防教育可以实现人的智力、情感、意志、兴趣等多方面的发展。总之,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多一关系是双向的多一关系,任何割裂它们之间关系的认识都是片面的、不完整的。

3被指导和指导的关系

高校国防教育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素质教育指导国防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素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发现各门教育学科最佳的教育方式、方法、内容。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国防教育是在素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课程进行设计和优化,对课程内容进行比较和选择,选择那些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教育内容,并力求将其内化为学生的基本素质。素质教育的发展程度决定了推进国防教育的力度。素质教育发展程度越高、素质教育理论越完善,对国防教育的指导也就越科学,对国防教育的推进力度越大,国防教育的发展也就越好越快,也就越能促进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国防教育论文篇6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 实践育人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c)-0116-01

教育部、宣传部等七部委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充分认识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并强调军事训练是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之一。高校国防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培养高素质后备兵员的重大使命,因此,开展高校国防教育实践育人工作是提高国防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渠道。

1 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实践育人工作的作用

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实践育人工作,坚持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当代大学生长期处于和平安逸的环境中,普遍缺乏国防意识,纯粹的理论知识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高校国防教育加强实践育人工作,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把专业知识与服务社会、建设国防相结合,并在日常学习中注重知行统一,把所学国防知识和国防技能转化成学生努力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自觉行为,既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又为支持国家建设,立志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

2 高校国防教育实践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对国防教育实践育人工作缺乏重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等国家法规及中央相关文件规定,高校必须开展相关的国防教育活动。但经过调研发现,有的高校缺乏对国防教育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视,军事训练的内容和形式没有结合实践育人的理念,错误地认为只要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就是实践育人的体现,直接影响了军事训练的优质性和实效性。还有的高校直接以军事训练代替国防教育其他的实践教育活动,导致不能保证国防教育实践育人工作的持久性。

2.2 高校国防教育实践育人工作缺乏保障机制

在高校国防教育中践行实践育人理念是深化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改革,为国防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由之路。据调查发现,有的高校国防教育实践育人工作缺乏保障机制,首先缺乏实践育人的实施体系,教学计划和大纲,实践的安排、主题、时间、学时等在实施的过程中随意性较大,实施过程缺乏监控、实践结果无法评价;再次缺乏实践育人的经费保障,由于受经费的限制,很多实践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制约较大,教学效果无法保证。

2.3 高校国防教育师资专业化水平不够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是保证实践育人质量的重要前提,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高校国防教育师资水平由于受师资结构、师资专业、师资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不够,直接影响了实践育人的质量。而且兼职教师数量远超于专职教师的数量,兼职教师的专业能力、知识结构、实践能力还没有达到实践育人所应具备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4 高校国防教育实践模式有待创新

高校国防教育实践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国防教育实践育人模式除了通过学生军训来体现,还可以通过多种模式来体现。例如国防教育课堂教学实践模式,通过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从案例中思考现实问题,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行为;再如通过校园国防教育文化氛围的建设,利用社团组织、国防知识讲座、国防教育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国防建设,达到应有的教育目的。

3 高校国防教育实践育人的构建模式

3.1 《军事理论》课程课堂实践模式

高校《军事理论》课堂教学是实践育人的有效模式之一。为深化课堂教学的实践育人功能,国防教育教师在理论授课时,可以采用案例法、观摩法、讨论法等多种授课形式,课堂教学做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通过积极引导,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以参与实践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目的。国防教育教师在设计理论授课环节时,要和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相结合,通过国防教育的课堂实践,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规范日常行为、提高综合能力。

3.2 军事训练校内实践模式

开展军事训练是大学生履行兵役义务,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军训这一教育载体,统筹规划,严格施训,通过体能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既让大学生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加强组织纪律性,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又磨炼了意志,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养成了雷厉风行的作风,学会了面对挫折的本领,强化了迎难而上的毅力,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3 日常国防教育活动校内实践模式

校内日常的国防教育活动是高校国防教育实践育人的重要阵地,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社团,借助校园文化的多种表现形式,积极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主题活动。例如可以开展国防教育知识竞赛、国防教育征文比赛、红展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特别是要结合国际、国内的军事热点问题,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帮助学生正确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正确地判断国际形势的发展,引导学生理国,科技报国。

3.4 国防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模式

国防教育社会实践能够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奉献社会,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促进良好国防道德品质的形成。国防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一是可以深入开展革命老区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从老区的历史、现状来认识中国革命的艰辛,体会胜利的不易;二是开展专业服务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地将专业知识和建设国防,服务社会相结合,既服务了社会,又锻炼了自我;三是开展专题实践活动,围绕主题开展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弹射击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和体验中接受教育,拓展视野,增强国防意识。

参考文献


国防教育论文篇7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4-0178-02

国防教育是指为捍卫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维护世界和平,对全体公民进行的具有特定目的和内容的专项教育活动,以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认真履行国防义务。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局部斗争仍在继续,各国的较量也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强大的国防不仅是一个国家自身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国家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有力保障。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重任,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军事素养,既是高校人才培养和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国防建设、国家稳定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

国防教育作为一项特殊的教育项目,涉及的学科较多,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既有利于大学生视野的开拓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国家国防建设的需要。

(一)国防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国防教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国防教育,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国防建设和历史,了解国家的安全环境,以及各国的军事发展动态,容易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利益,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同时国防教育教学注重军事科学的学习和军事技能的训练,军事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广泛涉及社会学科、自然学科、技术科学等,有利于拓宽大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打破专业学习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在严格的军事技能训练中,学生“摸爬滚打”,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军事技能,还强健了体魄,增强了纪律观念和自我约束力。通过国防教育,学生德智体得到全面的发展,自我约束和管理的能力得到较大提高,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发展。

(二)加强国防教育是国家国防建设和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是国防的重要潜力,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只有大学生们增强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安全意识,国家的未来才有希望,民族才有希望。而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大学生们的国防教育,提高国防意识。当前貌似和平的国际环境中,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战争的根源并没有消除,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斗争的方式在不断演变,由军事斗争逐渐转向和平演变,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渗透加剧。而且我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还隐藏着很多不安定的因素,一些不断在我国周边地区和国内挑起事端,企图破坏我国目前和平发展的现状,“、”势力抬头,企图分裂国家,海权争夺愈演愈烈,南海诸岛被严重侵占,战争也许难以避免。这些不安定因素迫切需要我们加强自身的国防建设,增强国防安全意识,不给敌对分子以可乘之机,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大局。

二、当前高校国防教育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在国防教育教学的认知上有误区

许多学生、家长都不明白大学生为什么要加强军事理论的教学和军事技能的训练,认为保家卫国那是军人的事情,我们学习军事理论知识跟所学专业一点关系都没有,认为那是一种多余的课程。甚至有许多高校的老师都认为,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是没有必要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因此,高校国防教育教学也就摆在了一个从属的地位,相当多的学校没有将国防教育教学纳入正常的教学活动,没有独立的教研室,只是在学生日常教育活动中有所涉及。

(二)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师资力量单薄

当前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主要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军事技能训练,一种是军事理论课教学。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存在严重的师资问题,军事技能训练原来主要由所在地驻军负责训练,但近几年来,各高校面对驻地部队繁重的任务和高校的实际情况,开始尝试由退伍兵来承担一部分技能训练的教学任务。而在军事理论课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就更加明显,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相当多的学校开始开设军事理论课程,讲授基本的军事知识,如中国国防、军事思想、战略环境、军事技术以及信息化战争等内容,但是军事理论教学的师资却严重缺乏,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对该课程的教学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大部分高校没有国防理论课教学的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大部分都不是本专业出身,而且因为专职教师的岗位变动导致教学队伍很不稳定。

(三)教育途径单一,效果不佳

一方面,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大学生规模快速扩大,大学生参与军事技能训练的人数众多,而参训官兵和老师都非常有限,给日常的训练带来了难度,因此,大部分高校的技能训练停留在稍息、立正、齐步走、正步走、整理内务等简单内容上,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影响了训练效果。二是军事理论课教学方面,受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现状的制约和影响,相当多高校的军事理论课没有成为培养大学生军事理论素质和国防意识的主阵地。军事理论课的教学缺乏理论性、前沿性、吸引力。教师更多的是进行理论的说教,缺乏实践教学环节,教学途径单一,再加上学生对该课程的认知有偏差,学生不重视,导致实际教学效果不佳。

三、加强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的对策思考


国防教育论文篇8

关键词:国防教育学高校学科建设地位作用

所谓国防教育,是指国防领域里的教育现象,即按照捍卫国家、安全以及领土完整,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的目的和要求,对全体公民的德、智、体等诸方面,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的活动。 国防教育学是研究国防领域里的教育现象的一门独立学科。它是揭示国防教育的本质属性,探索国防教育基本规律的理论知识体系。国防教育学这门学科是根据我国《宪法》、《高教法》、《国防法》、《国防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在高校开设的旨在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国防素质和综合素质的一门军事理论课。?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也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新世纪新阶段高等学校的国防教育的理论研究,尤其是加强对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研究,是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为国家和国防现代化培养合格的后备人才提供理论指导的一项战略任务,它在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国防教育学是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基础

所谓的学科建设是指学科主体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学科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学科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一切必要的、可行的措施和手段,促进学科发展和学科水平提高的实线活动。学科建设是一个高等学校建设的核心,是提高学校教学与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础。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学科建设是根据国家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客观需要,并结合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特点和规律,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措施,促进国防教育学科发展和水平提高的活动过程。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笔者认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涵盖国防经济、国防政治、国防科技、国防外交、国防动员、国防历史、国防体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等方面的建设。狭义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只包括国防教育学、中国国防教育史、中国国防教育法律法规概论、中国高等学校国防教育概论、国防心理学、国防教育管理学概论和中外国防教育比较等学科。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由构成国防教育这一学科学术体系的各个分支学科所组成。本文所研究的是狭义的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如前所述,由国防教育学等学科构成了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体系。而在这些学科中,国防教育学是这些诸多学科的基础。笔者之所以这样认为,这是因为国防教育学既是学术分类的名称,又是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科目设置的基础。国防教育学在国防教育整个科学体系中是学术相对独立、理论相对完善的科学分支;它是研究国防领域的教育现象的一门科学及理论知识体系;它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专门的人员队伍和设施;它是高校教学、科研等的功能单位,是对教师教学、科研业务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完全符合学科建设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与此同时,国防教育学研究和探索的国防教育的指导思想、地位和作用、任务和目的、历史与现状、特征与规律、方针和原则、法治与德治、方式和方法以及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成果,对于国防教育的其它分支学科,例如:中国国防教育史、中国高等学校国防教育概论、中国国防法律法规概论、国防教育管理学概论等,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故因如此,所以我们认为,国防教育学是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基础。

二、国防教育学是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是一个整体,是个系统,它是由若干个分支学科所构成。如果说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是整体,那么国防教育学就是个体。在这里,我们要强调个体对整体的服从与服务,同时也强调个体的相对独立性和相对稳定性,并为确保自身的利益而形成种种制度与规范。个体是

有差异的,它不是被动的服从和服务于整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它反作用于整体。国防教育学不仅是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基础,而且也是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国防教育学是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基础,国防教育学这一学科的建设状况直接影响到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状况。国防教育学这门学科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从而推动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乃至高等学校整个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又反过来推动包括学校国防教育学这一学科在内的各个分支学科(例如:中国国防教育史、国防心理学、国防教育管理学等)的建设和发展。如果离开了国防教育学这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基础就不牢固、学科体系就不系统、不全面、不完善,就难以发展,学科建设也就无从谈起。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国防教育学要接受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基本理论、基本思想、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等方面的指导;与此同时,国防教育学的研究成果又反过来充实、完善、丰富和发展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理论宝库、学科内容和学科体系以及研究方法。总而言之,国防教育学与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关系十分密切,它们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区别、相互促进与发展。它如同一棵大树,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是树干,国防教育学、国防教育管理学、高校国防教育概论、国防法律法规等学科是枝叶一样,枝叶靠树干支撑,并从根部吸取养分;同时,树干还要靠树叶进行光合作用,才能促进整个树的发育成长,没有枝叶的树是棵干枯没有生命的树。研究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正确地处理好各学科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不断的完善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体系。

三、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科学化是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客观要求

所谓的科学当指反映事物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用在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上应当是指符合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基本规律。特别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客观规律。所谓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科学化,就是以科学的指导思想、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确保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有效性,从而达到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捍卫国家、保证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把国家利益看作为高于一切的目的。符合这一规律,就是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科学化,这个学科就有了长青的生命力。国防教育学作为研究国防领域里的教育现象,揭示其本质和规律的理论知识体系的一门理论知识体系的科学,有自己研究的对象、任务和内容,其作用和目的是用于指导全民国防教育的实践,这门学科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一门科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因此,国防教育学的科学性是不容置疑的。国防教育学科建设是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基础和不可缺少的内容,国防教育学的科学性将必然有力地推动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科学化的进程。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科学化,不仅要求它符合我国高等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及其学科建设的客观规律和特点,而且要求它在实践中经过验证为正确的科学的东西,这样才能达到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对于不符合高等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客观实践的东西,对于不正确的思想和观点,对于不正确的做法,我们应当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即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进行分析与批判,使大学生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接受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了解战争尤其是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规律和特点,了解现代国防的基本知识,为当代大学生们树立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打下良好的基础。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科学化不仅要符合高等学校开展国防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客观要求,而且也要符合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客观要求,同时也要符合高等学校开展国防教育的发展趋势,把科学化和超前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国防教育要科学谋划、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切实把握国防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到常抓不懈,有备无患,才能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四、国防教育学科规范化是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内在要求

学科是高等学校学科专业、教学研究机构的细胞和基础, 是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文化的结合点, 学科又是凝聚人才和教学实验的基地, 学科水平是衡量学校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建设一流学科和特色学科已成为大多数高等学校的办学宗旨。学科建设科学化、规范化是建设一流学科和一流学校的内在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规范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继续搞好军训并使之制度化。” 这为新世纪新阶段高等学校的国防教育学科建设规范化指明了方向。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规范化是指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要有统一的方针、原则和完整系统的制度、办法等。它对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目的、内容、对象、方式、方法、时间、管理等各个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国防教育学的规范化,要求在国防教育学的理论界要建立一套大家所公认的理论创新、接受、修改、摒弃的制度规则或习惯。实现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规范化既是建立与完善中国特色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内在规律的必然要求。既然国防教育学是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那么,它在围绕教育目标规范教育内容等方面,要克服和防止随意性和盲目性,在教育内容上建立起集系统性、稳定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超前性为一体的科学体系。我国高等学校的国防教育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成绩斐然,效果明显,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但是,就全国来说,发展不平衡,有的学校重视不够,在开设国防教育的课程或军事训练上打折扣;有的没有严格执行《国防教育法》,只搞军训,不开国防教育课,以集中军训代替国防教育;有的资金不到位,训练场所不落实;有的虽然开了课,学生手里无参考教材。等等。因此,高等学校的国防教育规范化要按照《国防法》、《国防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家颁布的《全民国防教育大纲》等相关文件的要求,应本着全面、简洁、易行的原则,着重在增强国防意识、树立国防精神、学习国防知识、训练国防本领方面下功夫。由此可见,面向现实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实现科学化和规范化是推动我国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国防教育论文篇9

[关键词]强军梦 大学生 国防教育 教育内容 教育方式

国不富无以强兵,兵不强无以保国。曾深刻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1]要实现百年梦想和强军目标,就必须加强国防教育。大学生既是国防教育的主要对象,又是国防教育的重要推动力量。毋庸置疑,提升大学生国防教育意识,对于提高全民国防素质、凝聚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实现强军梦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以史为鉴,牢固确立大学生国防教育意识

欲知大道,必先明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国防教育要紧密联系中国近代屈辱史,来告诫大学生“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铁律;要密切联系近代中国有国无防的惨痛教训和新中国日益强盛的奋斗史,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强国必须强军的道理,从而牢记历史不忘国耻,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意识的形成首先在于理论和观念的灌输。国防教育应站在国家和战略全局高度,从不同侧面对总体国家安全进行解读,引导大学生清醒认识和准确判断国家的安全形势,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国防教育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始终把国家的安全与摆在第一位,牢固确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担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自觉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前途命运、强军目标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借助文化载体,是开展国防教育必须重视的手段。国防教育应充分汲取中华传统国防文化的优秀内核,在大学生中大力倡导爱国奉献、爱军尚武观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国防教育要使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明确战争与和平的辩证关系,了解人民军队、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增强国防法制观念,了解现代战争特点、世界战略格局的发展与演变,中国的军事战略及有关战时动员与防务等基本理论,为中国人民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夯实基础。

二、聚焦强军梦,创新大学生国防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

创新大学生国防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应努力遵循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集中教育与经常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等一系列基本原则。

(一)创新大学生国防教育内容,增强教育实效性。聚焦强军梦开展国防教育,必须紧跟时展和国际国内战略格局变化,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结合大学生实际,合理调整和设置教育内容。

1.完善新生军训工作,强化国防教育入门环节。“一个国家如果不培养人民的尚武精神,那么它为建设军队而采取的一切最好的措施也都将是徒劳的。”[2]78大学生参加军训,既有别于现役军人,又异于预备役部队、民兵组织,他们有其显著特点:思想活跃,参训热情高,接受能力强,训练智能易开发,但也存在训练情绪不稳定、心理素质整体上不强等问题,还受到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双重影响制约。因此,做好学生军训的思想教育工作,要把握大学生的特点,结合军训实际,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各个环节当中去,强化其国防观念,提高其军事技能。为此,可以通过开展评比、竞赛和讲评活动,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培育大学生拼搏精神,增强其凝聚力,有效实现国防教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切实加强大学生国防理论教育。国防理论是国防问题的本质规律性的反映。加强国防理论教育,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奠基环节。国防理论教育,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和军事知识,并将军事与政治、军事与历史、军事与科技等紧密结合。在开展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要积极探索、掌握国防理论教育课程教学的新型模式,充分体现高校国防理论教育课的特点,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的安排上符合现代高校教学的特点,保证学校拥有较大的自,加强课程管理和创新。当前各高校实行的是学分制,国防理论教育课也应采用课堂必修与选修相互结合的形式。这不仅有利于学科的发展,而且也使得学生自我主动学习的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3.培育大学生国防思维,拓展大学生国防视野。国防教育应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服从国家战略的需要,紧跟时代脚步,把眼光逐步引向战略的制高点。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打破狭隘的眼界,锻炼宏观思维,把国防观念提高到战略层次上来认识。国防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大学生以军事技能,更主要的是要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思维。因此,在坚持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下,通过教学过程,不仅要完成智育任务,而且要完成德育任务。要使德育寓于智育之中、思想寓于知识之中,在传播科学文化和军事专业知识的同时,促进大学生国防思维的养成。要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促使大学生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自我教育活动,创造出他们感兴趣的教育载体。高校国防教育组织机构应对于他们予以指导和支持,实现大学生国防教育走向以自我教育为主。

4.加强国防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来将这一战略任务引向深入的重要举措。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关系到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在当前高校国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国防教育相结合,更好发挥国防教育在价值观教育方面的优势,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手段。大学生国防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二者有着内在一致性、在教育内容上具有广泛联系性,在教育目标上有着共同性,大学生国防教育要在军事理论课教学、国防教育实践活动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此,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增强大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强化其国家认同感、归属感,形成为国家、为民族利益而奋斗的共同意志,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维护和平、捍卫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卫国之情,并使之转化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实际行动。

(二)创新大学生国防教育方法手段,增强教育感染力。

围绕实现强军梦开展国防教育,必须积极适应社会环境的新变化和干部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多样化的特点,用好各类资源,创新方法手段,拓展载体和渠道,增强国防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1.传统方法与时代特色相结合。总书记指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3]重视和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和政治优势。在国防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这一重要而独特的优势。思想政治工作,其本身就是一个情感交流、转化思想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比如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各高校结合自身情况,开展军事题材的专题报道,或拍摄一些专题纪录片,采访革命老人,让大学生明白“忘战必危、忘战必亡”的深刻道理,激发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时代担当。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经受激烈思想砥砺,感受国防和军队建设巨大变化,将增强大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增强国防建设的牢固意识。

2.结合高校实际,充分开发校园的文化资源,大胆借鉴先进经验,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防教育活动。通过利用校园内宣传栏、报刊栏、广播站等设施,推动国防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利用宣传设施开辟“国防园地”专栏,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发展,及时向大学生宣传国防知识、国防法规等。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和全民国防教育日等时机,组织开展知识竞赛、读书演讲、文艺演出、专题展览等多姿多彩的国防教育活动,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和熏陶。当然,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国防教育,许多国家别具特色的做法也值得借鉴。美国就注重以文化浸润教化国民,涉及国防教育的报纸杂达200多种。以色列法律规定政府、学校、企业、各社会团体都承担国防教育的职责和义务。

3.挖掘地方资源,打造国防教育基地。结合实际,就地取材,挖掘校园景观基地的教育含量。校园景观环境对于大学生身心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高校可充分利用本校的历史景观,强化渲染氛围,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比如复旦大学抗战旧址、云南师范大学的西南联大旧址等,都已成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生动教材。而没有条件的高校则应积极创造条件,可在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巧妙设计体现爱国爱民精神的象征性符号,结合高校的专业特色设立爱国主义、国防军事等方面的馆所。比如,近年来不少高校试办国防班,招收本科生和国防硕士研究生,设立专门的国防教研室,这些都为高校打造国防教育实践基地提供了良好条件。高校可以国防本科班或国防硕士研究生班学生为基本力量,打造国防教育平台,定期与普通班学生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或与军队院校开展国防教育实践活动,邀请军队院校学生与本校学生交流,邀请其教师来本校授课。

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资源,校外资源是校内资源的补充。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碰撞、融合是推进国防教育创新的有效途径。丰富的红色资源,是进行国防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要善于从经典战例和战斗英雄的人文历史中汲取营养,或创作成情景剧、舞蹈等,或让大学生现场体验接受教育,使其思想受到强烈感染,进而把感悟和收获化作实际行动。以广东清远市为例,清远市有纪念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和邓小平领导的红七军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有韩愈、刘禹锡等古代名人和瑶、壮族等民族文化精神的历史文化教育基地,还有体现新时期清远人精神风貌的教育基地。这些宝贵资源要与国防教育基地建设相互结合,开展生动形象的国防教育,扩大红色资源的感召力震撼力;要与特色旅游相结合,开发红色旅游和娱乐项目,增强红色景区的吸引力,努力打造国防教育基地。总之,对资源的利用要做到整体性、系统性和计划性,需要下大力气挖掘整理,统筹规划,使其成为过得硬的国防教育基地。正如同志指出的,“要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更好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4]。”

4.适应信息化的要求,搭建国防教育网络平台。高校要发挥新兴媒体应用广泛的特点,开展富有特色的国防教育专题活动,建立立体多维的宣传教育网络,及时进行宣传报道。要发挥新兴媒体传播方便快捷的特点,第一时间传递“正声”;要通过开通网站、开辟专栏、开办手机报等,扩大国防教育的影响面和渗透力;要发挥新兴媒体形式新颖的特点,运用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二维码等,把国防宣传由单一的文字形态转化为动漫、视频等形式,增强国防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兵者,国之大事”。为强军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战略任务。只有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合力,才能更好推动国防教育创新。普及和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推动国防教育创新发展要在组织领导上下功夫。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大学生国防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深化机制体制保障,保证国防教育工作规范运行、长远发展。加强对教育活动的统筹指导,确保大学生国防教育各项工作的扎实开展。要加强探索建立和完善国家、军队、社会、学校、家庭“五位一体”的大学生国防教育体系,高校要与部队紧密协作,主动作为。驻地部队或军事院校要积极支持和参与当地的国防教育,配合做好学生军训工作,在人员、场地、物资器械等方面提供支援。另外,各级媒体要大力宣传国防教育典型经验和好的做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使强军梦成为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担当,铸就实现强军梦的新辉煌。

参考文献:

[1].在广州战区考察时的讲话[EB/OL],2012-12-08.

[2][法]A.H.若米尼.战争艺术概论[M].北京:出版社,1986.


国防教育论文篇10

关键词:国防教育;学科;研究方法;构建

正如黑格尔在《逻辑学》中所说:方法是任何事物所不能抗拒的、最高的、无限的力量。探讨和建立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体系,是建立国防教育学不可回避的课题。国防教育学作为一个呼之欲出的新兴学科,是关于国防教育学学科的理论体系,是国防教育活动规律的总体反映。国防教育学像其他学科一样,不但有自身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亦像其他学科一样,有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体系。而且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体系,是国防教育学是否能够成为独立学科的重要条件。所谓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是指探索、发现、揭示国防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以解决国防教育问题,并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构建国防教育学科学理论体系的一整套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则的总和。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是学科研究方法,而非国防教育问题和现象的研究方法,它作为研究国防教育学学科知识体系和国防教育活动特点、规律的认识工具,是一个包括方法论、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的多层次的方法体系,首先科学认识和解决方法论和一般方法问题,才能为国防教育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和专门的研究方法。

一、关于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根本方法即方法论,是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体系中最高层次和基础性的方法体系。“一般来讲,科学研究方法有三个层次:一是方法论,如哲学思想、理论假定、研究原则和分析逻辑等;二是研究方法,如研究程序和操作方式;三是研究技术,如具体方法、工具和手段。”国防教育学既有自己广阔无垠的知识海洋,也承载着指导一个国家全民国防教育的政治责任和战略使命,因而研究国防教育学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论,为国防教育学研究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国防教育学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哲学方法是人们认识事物共同规律和一般特性的方法,是各种科学研究中最高级、最抽象、最普遍的方法,为人们的一切科学研究提供认识框架与思维路线。因而,哲学方法是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概括和总结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成果,实现了唯物主義和辩证法的结合,实现了一般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为无产阶级和整个人类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人们研究一切科学理论带来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也为我们正确认识国防教育活动和现象及其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我国国防教育科学研究根本的方法论。因而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体系的建立,尤其是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必须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体系基础之上。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学科的中国特色,首先就表现在其研究的方法论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作为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但建立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体系和确立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的方法论,必须正确处理好国防教育学方法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关系,二者之间不能等同,也不能相互取代。其中,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是具体的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中的共同性的升华,依照一定的原则、观点和原理对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进行指导,并且是对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进行科学抽象而形成的系统化、条理化的科学知识体系。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为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国防教育学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指导,才能使丰富复杂的国防教育现象和活动规律得到科学的说明和揭示,国防教育研究工作者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才能真正掌握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进而科学地揭示国防教育现象和国防教育过程的内在规律。国防教育学研究不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为指导就会误入歧途,但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公式化地照搬照套,国防教育学研究也会误入歧途。

因此,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的抽象与构建,一方面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为指导,同时吸取逻辑学、社会科学方法、自然科学方法的方法论指导,并从系统方法、控制方法、模型方法、信息方法等科学方法论中汲取有益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另一方面,又必须从当代普遍使用的具体科学方法,尤其是丰富、具体的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中进行抽象和升华,才能形成科学的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为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形成和确立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二)现代哲学方法群是国防教育学方法论的重要理论借鉴

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外,现代哲学方法群也是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的重要理论借鉴。“哲学思维方法是一切科学最普遍、最高度概括的认识方法,它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当代无限多样性和生动的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提炼和升华出了系统哲学、复杂性哲学、混沌哲学等新的哲学理论,这些哲学理论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样,也揭示了世界的普遍规律,具有普遍方法论的意义,因而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论的建立,必须从当代哲学方法群中借鉴有益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例如系统哲学方法,包括“旧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它具有跨学科的性质,是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综合发展的结果。它所提供的如整体系统原理、有序性原理、动态原理、反馈原理等,是将哲学方法在各种科学研究之中的具体化,对各种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而其与矛盾辩证法相结合,又把两极辩证法即矛盾辩证法发展为多极辩证法即系统辩证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方法论,因而也是指导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论的重要思维方法。再比如20世纪下半叶发源并兴起于西方各国的复杂性科学群所产生的复杂性哲学,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有一个统一的规律,即非线性相互作用,因而建立了以简单性和复杂性相统一、有限性和无限性相统一、因果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确定性和随机性相统一、必然性和偶然性相统一为特征的非线性思维方式,不但在一定意义上改变了近代科学思维方式,也要求人们用总体性思考、综合的方法、整体的观念来理解宇宙万物。作为非线性科学重要支柱的混沌理论也引起了哲学的革命。混沌哲学认为混沌是各种因素(包括内部和外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模糊的复合体,混沌是一种无法预料结局的无序状态,是一种不规则的运动,但混沌无序的背后又有着某种秩序,因而混沌又是一种高级有序的活动。混沌哲学是思维科学的又一次革命,要求人们一方面要从整体、综合、全面、立体的角度去把握事物和运动的全貌和总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又要求人们把事物看成是一个由无数的“点”组成的动态的立体的“球”,不仅要立体地看问题,还要动态地看问题。不难看出,产生于自然科学领域中的这些哲学方法群,既适用于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也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哲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指导下,充分吸收和借鉴这些新兴哲学方法,才能突破单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这一制约国防教育学方法论科学化的瓶颈制约,形成科学的方法论,并进而以科学的思维方式指导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建立。(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论建立的根本指导思想

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的建立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根本指导思想,这是由国防教育实践的根本要求和国防教育学学科的性质决定的。

首先,中国的国防教育实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服务。因此,国防教育实践活动本身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根本指导思想不动摇。而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理论上与时俱进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各个领域中的特点与规律,包括中国特色国防教育的特点与规律。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实践如果不遵循这些规律,就难以把国防教育实践真正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中,难以有效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而要进一步把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实践的特点规律方面的认识上升为国防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并以国防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和方法论来指导未来国防教育实践特点和规律的探索,无疑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才能使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理论体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要求,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次,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与军事科学相融合的交叉学科,国防教育学研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实际上更加具体的要求就是要坚持以党的教育理论和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因为党的教育理论和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实际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篇”和“军事篇”,如果脱离了党的教育理论和军事指导理论的指导,不遵循教育的基本经验与基本规律,不遵循军事科学理论揭示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国防教育学研究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其方法论就难以指导国防教育工作者透过国防教育现象和活动看到国防教育的本质,难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客观而准确地研究和把握国防教育的发展变化并揭示其规律。

总之,中国特色的国防教育实践,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根本指导思想,这是由国防教育实践的根本要求决定的。而作为这一实践规律科学总结和升华的国防教育学,其研究的方法论的构建,也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根本指导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军事学说、新时期党的教育理论和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科学观点、立场和方法贯彻到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论之中,这是由国防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决定的。

综上所述,正处于创生期的国防教育学学科,其学科研究的方法论虽然还未完全形成,但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为基础,必须借鉴当代哲学群所提供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才可能使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论真正建立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之上,逐步提炼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论。

二、关于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与其他任何学科一样,国防教育学也有自己独特的一般研究方法。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国防教育研究和构建国防教育学学科理论的方式,是以国防教育现象和实践过程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国防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在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体系中居于中间层次,既受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的指导,又对国防教育学研究过程中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有指导作用。

由于国防教育学研究区别于教育学、军事学等学科研究而具有自身的特点,如:针对性、实践性较强;研究周期较长;带有极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有国防教育实践工作者、国防教育科研工作者和全民的参与,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等等。因而,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一般方法体系的建构,除了必须建立在当代科学研究一般方法基础之上,还应着重把握以下问题。

(一)国防教育学研究必须运用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国防教育学主要是教育学与军事科学交叉融合的学科,学科归属于教育学学科门类,因而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首先必须科学运用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以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为基本的研究手段。

我国对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存在不同的認识。如有的学者认为:“任何一类研究都需要综合运用思维工具、技术工具和符号工具,都要有一套从发现问题到检验结论正确性所具备的顺序规范,以保证认识、研究活动的有效展开。这些工具、程序、规范的特定结构性组合,可称为‘研究范式’。”教育学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它细分起来,可分为两层:一层是以系统科学为代表的横断科学所采用的系统方法;另一层是以对象性质、所属类别做区别的自然科学方法、社会科学方法与科学学方法等。”根据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式,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为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两种类型。量的研究即定量研究,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资料收集方法、数字统计方法等。质的研究即定性研究,研究的思路主要是一种归纳的方法;而根据对条件控制的严密程度,则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为理性研究法和自然研究法两大类型。理性研究法以实验法最为典型,它的主要特点是要求严格控制研究过程的各种条件,分解研究对象,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研究对象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得出客观、准确、反映必然性的结论。自然研究法则强调在自然条件下,在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中,从整体上把握对象。

有的教育学研究著作对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类,例如:从科学原理上可以分为理性思维方法、具体与抽象、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思辨的方法,逻辑方法、观察方法、调查方法、实验方法等实证方法;按方法使用的主要手段可以分为思辨的方法、实证方法,以及数学的方法(如统计测量的方法、模糊数学方法、模型化方法、计算机处理研究数据的方法等)、符号方法(如课题与假说的表述,研究结果、论文的撰写,列表法与图示法);按方法的内涵可以分为抽样的方法、测量的方法、问卷调查方法、观察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实验法与追因法、经验总结法、历史法、比较法、列表与图示法、内容分析法、评价分析法,等等。综上所述,教育学的上述一般研究方法,既规定了教育学研究的基本范式,也为教育学的具体研究方法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方法,适用于教育学领域中各种问题研究和各个分支学科研究。国防教育学归属于教育学门类,其具体的研究方法必须借鉴和受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的指导,而其一般研究方法的构建,也必须以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为基础和指导。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任务,就是国防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借鉴与运用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和当代其他哲学方法论指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根本指导思想,通过对国防教育历史经验的总结,通过对中外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国防教育的比较研究,通过文献分析,通过运用各种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以及实证法和实验法的运用,把国防教育的规律性认识上升到学科知识体系,建立起国防教育学理论体系和研究的方法体系,从而指导国防教育研究者对国防教育现象和实践过程的研究。

(二)国防教育学研究必须借鉴军事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国防教育学与军事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国防教育实践,实质上是利用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把军事科学理论与军事技能传授给受教育者,从而提高全民国防素质和国防能力的教育实践。因而作为总结这一实践过程规律和知识体系的国防教育学,其研究的一般方法,也必须借鉴和运用军事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

军事科学属于社会科学的一个门类,因而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诸如归纳与演绎法、分析与综合法、具体与抽象法、历史与逻辑法、预测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数学模拟法、调查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法、因果分析法等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在军事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同时,军事科学又区别于其他社会科学领域,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因而军事科学还有自身独特的一般研究方法,如矛盾分析法、阶级分析法、古今中外法、战例分析法、实兵检验法、军事模拟法、虚拟实践法等等。

这些军事科学研究常用的一般方法,既科学运用了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也结合军事科学的特点而形成了自身特有的一般研究方法。国防教育学作为与军事科学众多学科相交叉与融合的学科,必须借鉴和综合运用军事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才能形成自己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体系。国防教育学研究,从目的与功能上来看,就是要科学运用军事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把握军事科学与军事实践的发展趋势与规律,把握军事科学在国防教育中的特点与规律,进而把军事科学理论与军事技能以特定的目的、方式与方法传授给受教育者,从而提高全民的国防意识、国防能力,服务于国防建设和保卫国防的实践需要。

(三)国防教育学研究必须融合教育学和军事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而形成独特的一般方法体系

综上所述,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既要运用和借鉴社会科学、教育学及军事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但也不能机械地照搬和套用,必须有自身独特的一般方法体系。因为任何一个学科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不但要满足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作为基础、有特殊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有较庞大的研究群体、理论成果对于实践要有用等等基本条件与前提外,还必须有自身独特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体系,这一方法体系,是学科研究的工具和手段。国防教育学亦是如此。

目前军队院校及普通高校已经出版了多部国防教育学著作,但国防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远未构建起来,甚至国防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体系也未构建起来。从建国后数十年国防教育实践来看,我国国防教育学相关理论的研究,从方法运用的角度而言,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方法论,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和教育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综合运用社会科学、教育学及军事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和特殊方法来开展国防教育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防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体系的建构与运用,主要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和党的创新理论与教育理论为前提,综合运用教育学与军事学一般研究方法,在解决国防教育具体问题中不断实现方法的融合与创新。这方面的实践,需要以《国防教育学方法论》理论论著的形式来进行提炼、概括与综合,从而建立起国防教育学学科方法体系。

另外,国防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也需要在研究工作者具体研究国防教育学及国防教育理论问题中,融合并創新教育学与军事学一般研究方法。因为国防教育及国防教育学的研究内容丰富多彩,实践性强、针对性强、系统性强、变动性大、发展迅速,对于各种问题的研究,需要研究者综合运用当代教育学和军事学研究的最新方法,并借鉴其他学科领域新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式,找到自己所研究问题的最适当的方法与路径。因而对于同样的问题,不同的研究者所运用的一般方法是不同的,对于同样的问题,不同时期的研究方法也可能是不同的。但大量的研究实践经验与研究方法经过不断的积累、抽象与积淀,就会抽象和上升为国防教育学的一般研究方法,这些一般方法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构成我国国防教育学研究的独特范式和一般方法体系。

在运用与融合多学科一般研究方法创新国防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时,还应当适当注意方法的分类与发展趋势问题。一般而言,我国国防教育学研究一般方法体系建构应当包括两大类型--国防教育研究方法和国防教育学学科体系研究方法。一是应当以方法的适用范围,或根据国防教育研究对象的层次与结构,把国防教育研究的一般方法分为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研究方法,特殊类型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研究方法,城市、农村及其他类型国防教育研究方法,等等;二是应当以国防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分支为基点,建立诸如国防教育心理学、国防教育战略学、国防教育历史学、国防教育文化学、国防教育方法学、国防教育比较学、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等分支学科的各自的一般研究方法,既科学指导国防教育学不同分支学科的研究,也为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的建立奠定基础。同时,也应当专门研究和建立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为国防教育学各个分支学科研究及方法体系的建立提供方法工具和理论指导。只有这两种类型方法的不断完善,才能建立起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的一般方法体系。科学把握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发展趋势也是建构国防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体系必须重视的问题。就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的共性趋势而言,主要有研究方法范式的不断选择与转型越来越快、多学科研究方法的借鉴与融合越来越强、新兴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出现等趋势,因此,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体系构建必须注意这些发展趋势,不断吸收科学研究方法带来的观念的转变,不断重构我们的思维方式与方法,使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与科学研究方法的创新同步。就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本身的发展趋势而言,主要有分支学科会随着国防教育实践领域的拓展而不断增加,相应的分支学科都会有自身独特的一般研究方法;教育学和军事学研究方法日新月异地发展变化,会带来国防教育学研究一般方法不断更新;国防教育学研究中定量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运用会越来越多,等等。因此,国防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体系的建立,应当建立在上述发展趋势之上,做到综合反映各个学科分支的一般研究方法,充分借鉴和融合教育学、军事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最新方法,使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一般方法由传统的经验归纳与定性研究为主,转变到实证与定量研究同定性研究高度结合上来。

三、结论

毋庸置疑的是,作为正在创生阶段中的国防教育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必定有自身独特的学科研究方法体系。这一体系由方法论、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组成。由于具体研究方法是方法论和一般方法在研究不同国防教育问题时的具体运用,因而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构建,主要是探讨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的方法论和一般方法。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学科建设及国防教育活动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因而我国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论的构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当代哲学方法群作为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具有教育学和军事学双重属性,与其他社会科学交叉融合,因此,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的一般方法,必须以教育学和军事学一般研究方法为借鉴和指导,综合运用其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进而形成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的独特一般研究方法體系;我国国防教育的目的是利用教育学与军事学的教育规律,有计划、有目的地系统传授军事科学知识、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提高全民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行为能力,因而我国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的一般方法体系构建,又必须在国防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运用和总结新的方法,使新的方法不断融入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体系之中。总之,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必须首先解决好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问题,而学科方法问题的深入探讨和逐步建立,又必然推动我国国防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并为国防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方法指导,为国防教育学研究和国防教育实践提供方法这一重要的实践工具。

参考文献:

[1]阎学通、孙学峰:《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人民出版社,2001.

[2]彭健伯:《开发创新能力的思维方法学》,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1.

[3]周慧敏:《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方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4]杨新:《军事战略思维研究》,白山出版社,2009.

[5]杨晓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叶澜:《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7]喻立森:《教育科学研究通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8]李效东:《国际军事学概论》,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

本文关键词:国防教育论文十篇,资料文库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章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怀化人才网 湘ICP备2022000165号-1

地址: EMAIL:2053886994@qq.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